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58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江苏师范大学2021年校园招聘

[复制链接]

70

主题

259

帖子

910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910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1-4-4 10:21:0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正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江苏师范大学2021年人才需求计划及政策一、学校简介
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,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。学校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,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第一任校长。1956年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。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。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,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,成立徐州师范学院。60年代初,全国高校布局调整,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指示:“徐州地区地域辽阔,要有大学”,学校因此得以保留。从此,学校扎根苏北,艰苦创业,逐步发展。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,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。1996年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。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。2011年学校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。
在学校发展史上,有著名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,著名诗人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,戏剧家、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,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,教育家刘百川教授,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,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,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。建校以来,全校师生秉承“崇德厚学,励志敏行”的校训,经过不懈努力,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。学校跻身2019 US News“全球最佳大学”排行榜,列内地高校109位。
学校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,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。现有6个省优势学科、12个省重点学科,化学、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%,21个学科入榜上海软科2018“中国最好学科排名”。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,部省级科研平台30余个。
学校已连续十次被省委、省政府表彰为“江苏省文明单位”,四次被表彰为“江苏省文明学校”,五次被表彰为“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”,被授予第三批“全国文明单位”,获评首批“全国文明校园”。2018年,学校胜利召开第二次党代会。迈入新的发展时期,江苏师大人将继续发扬“守正出新,坚志勇为”的新时期校园精神,进一步解放思想,全面深化改革,推进内涵发展、转型发展、特色发展,为全面建设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!
二、引进对象基本条件
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热爱高等教育事业,思想品德优良,团结协作,敬业乐群,廉洁奉公,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,能从事教学科研一线工作。
三、引进对象类别及条件
(一)特聘教授
具有卓越学术成就和影响力的国内外一流学者或大师级人才;或具有良好学术声誉和深厚学术成就的学科领军人才;或已形成稳定研究方向并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,具备独立带领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的学科带头人。
(二)教授
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,在其研究领域取得突出业绩,具备主持和指导学术创新的能力。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。
(三)博士
研究方向符合教学科研发展需要,在其研究领域取得较好成绩,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。人文社会科学类博士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,自然科学类博士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。艺术体育实践类博士经学科专家组审议,实践能力较强,符合教学科研工作需要,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。
四、引进待遇
(一)特聘教授: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年薪、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,提供130平米以上过渡住房或提供相应租房补贴,工作满十年并经学校考核合格赠送130-350平米住房或相应购房补贴。配偶工作酌情安排。具体待遇一人一议、一事一议。
(二)教授:提供安家费20-40万元,提供13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5年或相应租房补贴。实验学科提供科研启动费20-30万元,非实验学科提供科研启动费10万元。配偶工作酌情安排。具体任务及待遇以双方合同约定为准。
(三)博士:签订三年首聘期合同,提供过渡住房或租房补贴、安家费、科研启动费等待遇。首聘期期满,经学校考核合格,另提供相应待遇。
1.入职三年内,除工资外,享受以下待遇:
类别
过渡住房
安家费(万元)
科研费(万元)
配偶安置
备注
实验学科
非实验学科
优秀博士
提供9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或租房补贴
20
20
10
酌情考虑
博士类别由学校根据成果综合认定,教学能力特别突出者可适当放宽其他成果要求
一般博士
提供6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或租房补贴
10
10
5

2.三年首聘期期满,完成首聘期任务,经学校考核合格,除工资外,另提供以下待遇:(1)服务满十年(含首聘期三年)并经学校考核合格,赠送100平米住房或提供相应购房补贴;(2)提供9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或租房补贴,免费期或租房补贴期至赠送住房或给予相应购房补贴为止。
3.紧缺人才和特别优秀博士的引进条件、聘期任务及待遇由学校研究决定。
4.引进人才的具体聘期任务及待遇以双方合同约定为准。
五、简历投递及联系方式
1.请使用IE浏览器登陆:http://rczp.jsnu.edu.cn/(或http://202.195.67.42:9080/)投递简历。
2.将简历发送至相关单位电子邮箱。
1.通讯地址:江苏省徐州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
2.邮编:221116
3.电话:0516-83500204
4.联系人:常老师、王老师、景老师
5.Email:rsk@jsnu.edu.cnjsnu_rsk@163.com(投递简历邮件标题:中国博士人才网+姓名+学历+专业+应聘岗位名称)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Comsenz Inc.  

GMT+8, 2025-5-10 17:30 , Processed in 1.856183 second(s), 3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Copyright @ 2008-2013 Design:031618.co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